蘋果、小米手機手機殼檢測有害物質超標 上“黑榜”
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近日在其官網發(fā)布《2018年手機保護套比較試驗》,對線上線下熱賣的28個品牌30款手機殼進行了比較。其中,23款手機殼品質
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近日在其官網發(fā)布《2018年手機保護套比較試驗》,對線上線下熱賣的28個品牌30款手機殼進行了比較。其中,23款手機殼品質超出國際一流標準,但是,有5款手機殼檢出了有毒有害物質,且檢出的有毒有害物質含量超出了標準限值的要求,包括蘋果、小米等較大品牌。
30款手機殼23款合格
小米、蘋果有害物質超標
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的報告中指出,全國手機殼近七成來自深圳。深消委消費質量比較研究部副部長周玨表示,項目前期調查顯示,九成以上用戶喜歡使用塑料保護套。塑料手機殼中可能含有大量有毒有害化學物質,而我國尚無相關的標準或法規(guī)。另一方面,該行業(yè)門檻低、沒有標準、監(jiān)管難度大。一旦確定產品材質,即可根據手機形狀開模、量產、上市。許多小廠商和山寨企業(yè)跟風扎堆,以低價劣質產品占領市場。為給消費者提供科學合理的消費指引,推動出臺行業(yè)標準,促進規(guī)范行業(yè)秩序,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等單位,對28個品牌30款手機殼進行了比較,其中包括消費者經常選購的三星、摩仕、華為、品勝、蘋果、小米等產品。
報告顯示,這一次檢測參考國際上要求較高的規(guī)范標準,包括歐盟的REACH法規(guī)、德國GS認證對多環(huán)芳烴(PAHs)的要求等。檢測發(fā)現,我國市面上23款手機殼品質超出國際一流標準,201項化學物質測試中,沒有檢出有毒有害化學物質。花虎、浩酷兩款手機殼,有一項測試檢測出限用有毒有害化學物,但檢出值在標準允許范圍內。另外幾款手機殼,有毒有害物質含量超標。
深圳市品質消費研究院品質測評一部總監(jiān)胡鑫表示:蘋果手機殼多環(huán)芳烴含量為94mk/kg,限值含量為2 mk/kg,它超出標準單項限值46倍。小米手機殼塑化劑含量檢出量為0.17%,限值要求為0.1%,超出0.07個百分點,天貓平臺上有一款在售的悅寧牌水鉆閃粉手機殼,鉛含量為155000ppm,限值要求為100ppm,超出標準限值1549倍。
蘋果:不對第三方說明做評論
小米:檢測標準不適用手機殼
記者查詢蘋果及小米的官方銷售平臺,被檢出問題的手機殼產品仍然在售。記者昨天分別致電蘋果及小米官方服務熱線。
蘋果客服說:“針對你這個問題,我們的官方并沒有說明,就沒有表示我們這批手機殼有問題。建議您致電直營店問一下,因為蘋果公司從來不對第三方發(fā)布的說明做評論。”
小米公司公關部門回應,“我們已關注到深圳消委發(fā)布的比較試驗結果,并與深圳消委進行了聯系。正如深圳消委所言,此次比較試驗是參考了國外標準進行的試驗。”小米相關工作人員表示: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誤解,公司有兩點說明。他們(深消委)拿的是歐盟的一個標準,那個標準是適用于兒童餐具檢測的標準,并不是用于手機殼生產的;第二點是目前行業(yè)其實沒有手機殼相關檢測標準,我們的標準是通過北京市相關部門的檢測和認定的,企業(yè)標準也是通過北京市相關部門的審查和認可的,這個我們有必要強調,沒有標準不代表我們企業(yè)就不制定一些對消費者負責的標準。
小米方面表示,小米公司按照《標準化法》的要求,對手機保護套產品制定有專門的企業(yè)標準(Q/HDXMT002-2015《手機保護套》),經北京市海淀區(qū)質量技術監(jiān)督局備案,適用于手機保護套使用的場景。小米公司會與深消委交流分析試驗結果,繼續(xù)加強產品質量管控。
中國農業(yè)大學副教授朱毅表示,目前前沿研究認為,包括多環(huán)芳烴、塑化劑等在內的環(huán)境內分泌干擾物對人體造成傷害的可能性比較復雜,如果現代工藝已經可以將含量降低,企業(yè)有義務盡責。綜合央廣 央視
消費提醒
手機殼可能越美越有“毒”
購買正規(guī)渠道、有品牌的手機殼;
兒童請勿入嘴咬噬手機殼;
顏色過于鮮艷有重金屬超標的可能性,警惕閃粉水鉆手機殼,越漂亮的手機殼可能越有“毒”;
透明材質的手機殼相對更安全;
越軟的手機殼塑化劑用量就可能越多;
不要買有刺鼻氣味的手機殼